“微调解”!十五年旧案一朝化解

更新时间:2020-02-10 已浏览:6606 文章来源:原创

 

一边是等钱治病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家徒四壁的肇事者,双方跨越千里,疫情肆虐之下,如何化解纠纷解燃眉之急?

近日,在组建“执行微办案”微信群的第三天,双方当事人发来同意和解协议的视频,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法院一起十五年交通肇事损害责任赔偿执行案件和解结案。

祸不单行,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2005年,刘某、丁某生的儿子丁某被驾驶货车的李某荣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荣当场逃逸,次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刘某夫妇向霞山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李某荣一次性向原告赔偿26万余元。

同年9月,霞山法院立案执行。因李某荣坐牢,且家庭贫困,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对该案终结本次执行,刘某夫妇未拿到赔偿款。为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刘某夫妇采用试管婴儿移植方式生得一男孩,但诞下后,该男孩被诊断为患先天性尿道狭窄,需要长期治疗。刘某为残疾人,这些年靠打工为生,家中还有高龄父母需要赡养。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刘某夫妇无法外出工作,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抱着残存的一丝希望,春节假期刚过,他们向霞山法院提出对该执行案件恢复执行的申请。

跨越千里,微信群拉近“距离”

刘某夫妇远在湖南,李某荣在湛江,双方相隔千里,为让纠纷有效化解,办案法官徐振邦探索线上调解调解渠道。

“您好,我先加下您微信可以吗?”2月4日,法官助理孙心莹组建了“执行微办案”微信群,丁某生、刘某委托其侄女刘某娟, 被执行人李某荣委托其儿子李某昌进入该群,代表他们进行协商沟通。

在徐振邦引导下,双方在微信群“晒”出各自的家庭状况,一张张照片、报告、单据都道出了两家的苦衷,也拉近了双方互不理解的心,为后续协商奠定基础。 

双管齐下,用心化解赔偿分歧

“相隔千里,碰在一起也算缘份,都退让一步,如果和解不成,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是双方都要承受高额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结合实际情况, 徐振邦用心化解双方的赔偿分歧,一方面,通过在微信群主持协商,让双方“面对面”表达诉求意见;另一方面,对双方“背靠背”进行调解,分别解答当事人提出的疑问,打消有关顾虑。

经过三天的协商,双方愿意各退一步,由李某昌代父一次性支付4万元给刘某夫妇,即视为李某荣赔偿义务全部履行完毕,刘某夫妇不再向法院申请执行李某荣的26万元赔偿义务。法院作出《执行和解协议》,双方发来同意和解协议的视频,法院向双方邮寄和解协议书签字。至此,长达十五年之久的执行案件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