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聚合力 啃下12年“骨头案”

更新时间:2019-06-17 已浏览:3819 文章来源:原创

 

6月5日下午8时,历经13个小时炎炎烈日下的艰苦奋战,雷州法院成功将雷州市207国道3609公里处西边的180亩残林夷为平地,顺利将该180亩土地交给申请执行人龙门林场,执结了这宗12年“骨头案”,打响清理执行积案“歼灭战”

缘何“拖”了12年?  执行阻力重重

180亩涉案土地的归属问题,雷州市南兴镇袁新村民小组(下称袁新村)与第三人龙门林场已争议多年。2006年6月22日,雷州市政府作出决定,将该地划归龙门林场管理使用。经行政复议、诉讼,最终法院判决维持雷州政府的处理决定。

但判决生效后,袁新村却迟迟不履行判决义务。2007年11月15日,雷州法院根据雷州市政府的申请立案执行。执行期间,因袁新村提出再审申请,雷州法院依法裁定中止执行。2009年4月22日,雷州法院根据雷州政府的申请立案恢复执行。2011年12月16日,因袁新村大量村民申诉、上访,对抗执行情绪极其激烈等重大复杂因素,雷州法院依法对该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15年9月6日,雷州法院再次恢复执行,但袁新村对抗执行的态度依旧没有松动。

“这是我们的祖宗地,法院判错了,我们就不还。”村民态度很强硬。1400余村民的村庄,成立了“敢死队”,每逢法院执行法官前往执行,便抱住林木或者躺在该片土地上,声称要与土地、林木共存亡,长期上访、信访,企图以此阻挠执行。面对执行法官的调解,袁新村村民始终无动于衷。

“僵局”如何突破?  攥指成拳聚合力

2019年5月5日,雷州法院根据雷州市政府的申请再次发出执行公告。雷州法院召集南兴镇有关领导、袁新村委会干部召开执行前会议,要求袁新村自觉履行义务,但其仍拒绝履行。为维护法律尊严,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雷州法院决定强制执行。

“最难的还是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但是单凭法院一己之力难以做到。”雷州法院院长林木森说道。经湛江中院、雷州市委政法委同意后,雷州法院启动联动执行机制。

雷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十余次协调会,明确该案执行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雷州市政府派员组成工作小组,驻点袁新村,由当地村干部带领小组成员每日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雷州法院则从该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入手,说服他们回来做其同村人的思想工作。同时通过公安局等部门掌握了 “敢死队”头目的信息,对头目晓之以法、动之以理,告知其如果继续对抗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判刑。并多次召集该村委会干部开会,告知其如果村民继续对抗,作为村干部也有可能要担责。在多部门联动配合、多次的调解和作思想工作下,村民们终于认识到,法院的生效判决是必须要执行的,任何阻挠执行的行为都有可能触犯法律,严重的还有牢狱之灾,他们开始动摇了。其实这场执行的胜利,也是法律宣传的胜利。 该案执行法官谢克健表示。

制定执行预案  不打无准备的战

为确保顺利执行,雷州法院多次到村里摸索情况,了解该村及周边村民对立情绪,评估执行风险,并制定周密的现场执行方案和执行预案,对执行当天安全保障、实施攻坚、应急处置等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有关部门全力给予支持配合强制执行。

6月5日7时30分,涉案土地周边便拉起了警戒线。为确保执行的顺利进行、保障村民人身财产安全,雷州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消防大队、人民医院、周边三个镇政府等组成近400人的执行队伍。在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远程指挥,雷州市委、政法委、政府和雷州法院领导现场指挥,雷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检察院、市公证处及新闻媒体的现场监督、公证、见证下,执行队伍分成十个执行小组开展工作。安全保障组将妨害执行、不听劝阻的人员强制带离现场,执行实施组指挥清理残林等地上附着物并指挥搬运,公安民警负责维护清拆现场秩序,镇政府干部积极做通群众思想劝导工作。清场完毕后,经过20部钩机、30部搬运车、20台割机十余小时的运作后,涉案土地被腾空,雷州法院顺利将涉案180亩土地交付权利人龙门林场。

该案的执结,是湛江两级法院在“南粤执行风暴2019”专项执行行动打响后迅速组织清理执行积案“歼灭战”,加大执行力度,着眼标本兼治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更高目标迈进的缩影。